唐山专业建筑施工合同律师

-刘俊国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章详情

交通肇事逃逸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

添加时间:2022年1月23日 来源: 唐山专业建筑施工合同律师   http://www.pdsjtlaw.com/

 刘俊国律师,唐山专业建筑施工合同律师,现执业于河北杰大律师事务所,法律功底扎实,执业经验丰富,秉承着“专心、专注、专业”的理念,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、每一个案件。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,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。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、维护正义的信念,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
  

交通肇事逃逸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

  核心内容:交通肇事后逃逸,不仅有违伦理道德,还违反法律,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。如认定,损害赔偿,行政处罚,刑事等都会加重。下面由详细介绍。

  认定重

  按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规定:;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、伪造现场、毁灭证据,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的,应当负全部。;在交通事故中,肇事司机可能无或只有部分,但如果逃逸,导致交通事故无法认定,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。

  损害赔偿重

  按《民法通则》和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,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,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,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险,发生交通事故后,赔偿时,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。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,按《保险合同》约定,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,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。

  行政处罚重

  按照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101第2款规定,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,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,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,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。

  刑事重

  根据《刑法》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,肇事后逃逸的,属法定的加重情节,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。如果伤者没有死亡,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,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,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,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,按《刑法》规定,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。此外,法律还规定,交通肇事后,单位主管人员、机动车辆所有人、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,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,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。

  有的交通肇事逃逸者心存侥幸,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;也有的缺乏起码的道德和良知,不仅不积极救助伤者,还利用他人救助时的混乱开溜。殊不知,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,那些自作聪明的肇事者,最终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——或刑之、或拘之、或赔之,或刑、拘、赔三者兼得之。提醒:车辆肇事后千万不能逃逸,应在尽快救助事故伤者的同时主动接受调查并依法承担自己的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他人和自己的损害降到最低!

想了解更多的交通肇事知识,请点击进入 ☞ 交通肇事逃逸栏目

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

  核心内容: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,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,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。那么肇事者逃逸后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由详细介绍。

  

  一、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

  二、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:

  三、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

  四、逃逸对事故的影响

  

  一、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

  根据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》规定 ;交通肇事逃逸;,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,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,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。

 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:

  1、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

  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,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。

 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,则不能认定为;交通肇事后逃逸;。如〈案例1〉:孙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驮载其朋友刘某超速行驶时,因路上颠簸,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,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。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,仍然继续驾车狂奔,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。本案中,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,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;明知;,故不宜认定其;交通肇事后逃逸;,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。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这里所说的;明知;,是指行为人;知道;或者;应当知道;,如果行为人;应当知道;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,逃离事故现场的,仍应认定为;交通肇事后逃逸;。

  2、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

  逃避法律的追究;实践中,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;逃避法律追究;,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,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,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,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,接受法律的处理。显然,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,因此,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,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,做到不枉不纵。如〈案例2 〉:司机宋某违章驾车,将一行人于某撞死,正当宋某对于某进行抢救时,于某的亲友及当地群众闻讯赶到,持械对宋某进行殴打。宋某被逼无奈,驾车逃离现场,直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。本案中,宋某的逃跑行为就不能认定为;交通肇事后逃逸;。当然,需要说明的是,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,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,接受法律处理,否则, 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,仍应认定为;交通肇事后逃逸;。

  3、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,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。

  这里有争议,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;事故现场;,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;事故现场;,而是与;不向公安机关报案;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,总之,要看具体情节。

联系电话:13503252886

全国服务热线

13503252886

律师手机站

网站管理 Copyright ©2018-2024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:大律师网